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Committee

banner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7-11

【活動紀實】生而為男,我很為難——從日常生活中重新認識陽剛文化

【活動紀實】生而為男,我很為難——從日常生活中重新認識陽剛文化

文/鍾欣汝

 

週六早上8點半,當不少人仍沉睡在夢境之中,已有一群同學來到國際會議廳的第三演講室前,準備參加由成大性平會與TO拉酷社共同主辦的拆解陽剛文化工作坊。這是成大性平會首次舉辦工作坊類型的活動,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使工作坊由原訂的3月延期至疫情漸緩的5月23日,不過同學們仍不減參與熱情,戴著各式花色口罩出席活動。

 

成大性平會校聘專員 吳怡靜     學員戴上口罩參加工作坊活動

圖左:成大性平會校聘專員吳怡靜開場。/圖右:學員戴上口罩參加工作坊活動。

 

此次活動邀請到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廖珮如與臺灣男性協會秘書長王泓亮來帶領學員進行討論,主題針對陽剛崇拜進行延伸探討。上午先以廖珮如的專題演講開場,介紹陽剛文化如何影響男性於親密關係中的性別角色。廖珮如提醒學員,除了用性別因素去判斷個人的行為處事,更不應該忽略性別與階級、族群、世代……等其他身分的交織性。

 

她分享先前為一個男性家暴相對人上性平課程的經驗,當時的她被對方說了一句:「讀書人不懂做工人的心情啦!」看似只是一句簡單的埋怨,卻已展現出兩者因為有階級上的落差,而不能單純以「男性在父權社會下相對女性擁有優勢」來探究彼此的關係。

 

講師廖珮如     活動畫面

圖左:講師廖珮如。/圖右:廖珮如演講畫面。

 

整日行程安排緊湊,就算在中午休息時間,學員們也一邊用餐,一邊聆聽TO拉酷社發表校園陽剛文化問卷調查結果,更具體地去了解成大校園目前對陽剛文化的認知。下午則由王泓亮繼續接力,藉由不斷拋出他位於第一線所看見的故事,進一步帶領學員重新思索當代台灣男性的處境。

 

例如,某對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妻,明明妻子每天都會為丈夫做飯,但丈夫仍表示希望妻子能為他準備晚餐;在王泓亮追問之下才發現,每當丈夫一回到家,妻子往往說的話是「怎麼這麼晚才回來」、「衣服髒死了,趕快拿來」、「飯在桌上了去吃」,丈夫心底其實希望妻子能多關心他今天的心情感受,並在吃飯過程中好好放鬆、休息,卻因為長期受到陽剛文化的影響,不知該如何表達情感上的需求。

 

講師王泓亮    王泓亮一邊拋出實際案例,一邊透過手機app讓學員即時互動作答。

圖左:講師王泓亮。/圖右:王泓亮一邊拋出實際案例,同時利用手機app讓學員即時互動回應。

 

兩場專題演講結束後,緊接著是今日工作坊的重頭戲——分組倡議活動登場,學員們嘗試將今日學習到的內容,轉化成實踐的行動。每個小組由TO拉酷社成員擔任桌長,各自討論與陽剛文化相關的不同主題,如親密關係的迷思、男性同儕間的性文化、男性與家庭成員的關係……等等。各組成員也發揮創意,舉凡設計桌遊、規劃套裝旅遊行程或是在八點檔中置入相關劇情,都成為學員們倡議的方法。

 

學員分享小組倡議規劃     學員分享小組倡議規劃

學員分享小組倡議規劃。

 

各組發表完倡議計畫後,兩位講師也分別給予回饋。廖珮如一一釐清各小組最初的發想理念,也為倡議計畫提出更多可能的細節。王泓亮則特別強調,在任何倡議活動裡,必須要先思考的是如何承接別人的痛苦,再來才是談倡議論述;若只是一味攻擊對方,並要求大眾在二元對立的局面選邊站,反而會讓身處在兩者中間灰色地帶的當事人無所適從。

 

唯有正視個體經驗的差異,以更溫柔的方式去理解每個人的生命,才是鬆動與拆解陽剛文化的第一步。每位參加工作坊的學員都是一顆性別平等的種子,透過今日活動的想法交流,成大性平會希望能促使參與者更加理解自己,進而帶動校園性別平等環境的營造。

 

★活動照片集錦:https://photos.app.goo.gl/D9rcQV7eQ1kVECmH9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