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下 性別影展暨映後座談(3)《海與岸 The Hostess》

★時間:111/11/15(二)18:00 - 21:00

★地點: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

★與談人: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與談人:黃于玲(成大醫學系副教授/性平會)

海與岸活動照片3

海與岸活動照片5

更多活動照片點我

★講座摘要紀錄★

於本次的映後座談中,陳美華老師首先以娼妓運動的角度來看《海與岸》,將電影中這些「酒店妹仔」的一連串抗爭與1997台北廢公娼運動相互比較。陳老師表示,雖然兩場運動的整體脈絡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還是能夠藉由比較兩者之間的共通和差異,看到《海與岸》裡這些酒店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陳美華老師首先指出,無論是廢公娼運動或者《海與岸》裡這些「酒與妹仔」,他們站出來抗爭的時機都是工作權被剝奪的時刻,1997年的公娼遭逢使用數十年的營業執照被突然吊銷,許多執業已久的女性面臨無法維生、轉業困難的生存危機。《海與岸》中的酒店妹仔們為自己站出來的時刻,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酒店被勒令停業,然而政府頒布的停業規範和補救措施模糊不清,這些女性站出來要求政府正視對性工作者工作權的保障。陳美華老師特別指出,這場抗爭也經歷了當事人逐漸揭露自身站在大眾面前的漸變過程:在抗爭一開始,這些「妹仔」以各種化名在各個網路平台發表言論、爭取大眾關注,一直到這部紀錄片開始拍攝的時候,這些年輕女性選擇以本名、真實的面貌展現在大眾眼前,甚至在紀錄片中揭露個人生活、生命歷程,這些都是逐漸轉變帶來的結果。

陳美華老師接著也以差異作為對照兩場運動的出發點,指出相較90年代公娼運動中,娼妓的貧窮作為運動的重要主張,2020年的這些酒店妹仔已經不再以苦情受害者的姿態呈現自身訴求,抗爭論述的利基點,反倒轉向訴說酒店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同樣是生活的一種選擇。除卻悲情之外,《海與岸》呈現的是更多樣的性工作者樣貌,無論是個人背景、私人生活型態、踏入性產業的理由,這些妹仔都有自己的模樣;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的是多面向、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悲情的性工作者。

透過紀錄片,陳美華老師請大家一起思考:性工作權到底是什麼、該爭取些什麼?在《海與岸》中能夠看到性工作權的內涵更加豐富了,例如紀錄片中,這些工作者積極地正視工作內的性侵,試圖將其納入性工作權保障的範圍中;而酒店工作者模糊的勞動位置也在這部紀錄片中被再現、同時是抗爭者陳述之下的工作現況。現在的小姐們並非受雇於單一酒店,而是與經紀人合作,每日來往於不同的酒店之間;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小姐屬於自雇者,面臨疫情紓困的申請時就難以證明難以證明自己的工作型態以及自己受到的影響。

陳老師在結語時指出,大眾習以為常的性道德價值觀、工作價值觀往往都以中產階級的生活條件與角度出發,因此性工作者的處境往往被奇觀化、邊緣化;事實上,性工作相較其他工作提供的彈性空間,是能夠符合一些人原先的生活需求,這些觀察是從中產階級的角度難以理解體察的。

黃于玲老師接續陳老師的討論,先是提醒大家影音產品是一種文化的再現,我們必須先認知到影音呈現的作品一定有其侷限;如果想真實了解某個產業,除了劇情片之外,或許可以嘗試從紀錄片切入。黃老師更說道,女人進到性產業中工作,何嘗不是對整個勞動體制的一種控訴?在階級條件、勞動條件的考量之下,使女性必須踏進性工作之中,一切的觀察,都仍須回到整體結構性問題之上來討論。

★參與同學回饋★

  • 提升對於法律及台灣的意識了解,也讓我有意識到很多中產階級的存在以及所建立的法律與不同階級的撕扯以及影響。
  • 了解關於性工作者的處境。
  • 理解酒店相關產業。
  • 透過紀錄片的呈現,讓我更了解性產業工作者(女公關)細數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更了解他們受疫情衝擊的經濟困境。
  • 了解性工作者面臨的處境。
  • 很高興能參加這幾場觀影以及與談的活動,尤其是在與特聘老師的問答環節,更是補足了我對於女性性別議題知識的不足!非常感謝陳大仙平會能舉辦如此具有意義的活動,希望未來還有機會繼續參加。
  • 覺得老師們的導讀跟回答非常地豐富。我上相關的課,可以討論出來比較多台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