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1/10/27(四)18:00 - 21:00
★地點: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
★與談人:王穎(成大外文系副教授)
與談人:林役勵(樹德科大性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講座摘要紀錄★
在正式進入對電影的討論之前,本場座談的講者林役勵老師先是提醒在場的大家思考,觀看《河岸彼方》時,我們對於電影內容產生的情緒從何而來?那些情緒是恐懼、同情,抑或是憤怒?我們在自己的條件之下對不同的文化進行有距離的觀看,要注意自己的理解是否會落入刻板印象的影響;因此對於不熟悉的文化,須不斷提醒自己要更理解對方的文化內涵,不能用自己固有的想像進行判斷。
林役勵老師接著介紹了《河岸彼方》的諸多背景資訊,使在場的聽眾們能對電影有更深層的思考。
首先是紀錄片導演Antonia Kilian,導演本身的成長背景使她熟稔女性主義,且對女性的生命有著深刻的關懷,因此以敘利亞女性赫拉為對象,拍攝《河岸彼方》一片。除了導演本身的資源,拍攝地的在地組織羅賈瓦電影公社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提供了支援,這個組織主要由庫德族人組成,懷抱挑戰極權與父權壓迫的理想,持續在羅賈瓦自治區調解並描繪敘利亞戰爭的日常樣貌。以影像運動嘗試建立新的社會之外,羅賈瓦電影公社也組織女性防禦單位,以解放婦女為目標,庇護許多逃離婚姻跟家庭迫害的女性。
講者進一步以敘利亞的宗教條件為觀點,切入對電影的解讀,諸如伊斯蘭教教義中的婚姻觀、對男女性不同的期待跟社會責任分配,這些都是我們在理解《河岸彼方》時需要一併納入思考的資訊。林役勵老師提醒大家,電影中呈現的種種不公與壓迫,看似來自宗教規範,實則上更與深層的權力關係息息相關。
★參與同學回饋★